天下谁人不识筠
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筠连>筠连人文

传承地名文化——川滇要道:筠连镇川丰村

信息来源: 筠连县民政局 | 发布机构:筠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| 发布日期: 2024-06-28
字体 【

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川丰村地域亦称塘坝、丰乐场,位于筠连县筠连镇西南方向,距筠连县城17公里,是第六届全国文明村、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。东与坪阳村交界,西与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河口村连接,南与双田村接壤,北与木映村相连,为原塘坝乡集镇。川丰村落兴盛于明初,为川滇要道、南丝绸之路的必经地,上至云南豆沙关,下达筠连县城。明清时,来往背夫马帮、各色商贩在此打尖留宿,大量外客驻足生息至今。这里的桢楠林上白鹤栖息,展现千鸟归林的美景,暮至白鹤盘旋于丰乐场上空。这里是古驿站,一条古街连接川滇两省,誉为一街跨两省,一步三千年

传统文化积淀塘坝古街

在川丰有一座独孔石桥,将云南盐津县牛寨乡河口村的街道与塘坝古街紧紧相连。塘坝古街长600米,以一座木牌坊为界,划出云南与四川。云南那端,有秦时明月汉时关,蜀省清风滇省隘对联,横批北达三江;四川这方,对联为当时为秦时旧道汉时夷路,此地有峻岭清流白鹭楠林,横批南通六诏

当年,塘坝古街作为南丝绸之路在四川的出入口,也是连接云南的主要通道。从明朝始,该地的商铺逐成,饮食、驿站、日用品商铺等行业生意兴隆,至今已400余年历史。在塘坝古街上,两边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,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,黑色的瓦顶、灰褐的木门、斑驳的板壁,展示着古色古香,沾染着时光岁月的痕迹。这里,虽然不再响起清脆悦耳的马帮铜铃、马蹄哒哒声,也不见当时防止匪患入侵而修筑的碉楼城堡,漫步其间,仍然能听到人们闲谈着昔日的传奇与荣光。这里,也曾是川滇要道,两地的居民经由此路互通易物,马帮穿梭、贩茶运盐到古街都要留宿,这也就奠定滇蜀边界人民深厚的情谊。

平常,从四川到云南,人还未跨过这块牌坊,立刻就会收到“欢迎来到彩云之南”的短信。走在牌坊下,强烈地让游人产生一种“一街跨两省,一步三千年”的感慨。虽说一街分两省,却分不开古街居民的浓郁乡邻情。

塘坝古道遗址

塘坝古道位于塘坝乡集镇南面,现存长度约300米,中间两次经过塘坝河,其中设有闸子门(现存遗址)。古道由坚硬厚实的石灰岩石砌成路面,有的地段已被鹅卵石代替,宽的地方2.5米,窄的地方仅1米多,宽处为1939年修马路时的标准宽度,窄处系岁月的磨损所致。上油坊栅子尚存栅子土墙和栅子门槽,栅子门构造如粮仓门,门板由槽上方梭入,加锁,开门时先开锁,再将门板退出。塘坝场为昔日四川到云南的最后一个场镇,过河即为云南管辖,此古道为昔日四川到云南的主要通道之一。

附件: